close

  北京,盧溝橋,77年前侵華日軍的槍炮聲,點燃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怒火;南京,江東門,77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讓這座秀麗的江南古城承載了太多的悲情。
  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忘記歷史的人註定重蹈覆轍。今天的日本右翼勢力,不僅沒有悔悟,反而公然踐踏國際秩序,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就在幾天之前,日本政府還強行通過瞭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決議案,如此倒行逆施,最終只能被歷史唾棄。
  全球網民可上公祭網
  點燭祭祀死難者
  7月6日上午8點半,隨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高山按下按鈕,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新華網共同籌辦,中、英、日三種文字版本的“國家公祭網”(www.cngongji.cn)正式上線。這標志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及相關紀念活動拉開序幕。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出席儀式。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設立“國家公祭網”旨在進一步傳播史實,悼念死難者,進一步向世界傳遞國人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理念。
  “互動性是公祭網的最大特色之一。”朱成山介紹,國家公祭網,最重要的是祭奠的功能。公祭網設置了“在線公祭”區塊,便於全球網友參與祭奠。針對全球網民,按不同地區設立了公祭區域,如港澳台公祭、東南亞公祭、歐洲公祭、非洲公祭等。區塊下設“公祭堂”等欄目,網友可直接進行祭奠,向遇難同胞點蠟燭、獻花、植樹、敲鐘。記者瞭解到,@新華日報及所屬新華報業網也會有即時報道及祭奠活動,網民也可以參與。
  今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網”還將增加俄、法、德、韓四種語言文字版本。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遺屬名錄開始徵集
  上午10點,記者在紀念館看到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和她的“四世同堂”:85歲的夏淑琴和兩個女兒、孫子孫女以及重孫女。
  經歷過77年前的南京大屠殺,死裡逃生,夏淑琴早已被紀念館記錄、錄音、錄像,併在紀念館的銅板路上永遠留下足跡,夏淑琴與日本右翼勢力的幾次名譽權官司,也因老人的獲勝而被永遠載入史冊。
  然而,南京大屠殺暴行迄今已經77年,幸存者大多已經80歲以上,已到耄耋之年,人數不足200人,且人數越來越少,幸存者這一特殊的群體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將必然消失。
  7月6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啟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的登記工作,主辦方呼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後代或知情人士撥打電話025-52667177轉8217,及時登記相關信息。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群體,由於其特定的身份,將是今後一段時期歷史傳承的重要力量,在未來的證言活動、祭典活動中將承擔更多的責任。”朱成山對記者說,“預計在今年首次國家公祭日之前能徵集到3000名以上的遺屬。”
  首套《國家公祭》
  系列叢書首發
  6日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叢書首髮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國家公祭》系列叢書主編王燕文,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國家公祭案提案人趙龍等出席活動。
  今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和《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後,國內外新聞媒體刊登了大量報道評論,表達了各界人士對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定的支持和擁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出版社策劃將相關報道收編成冊,發行《國家公祭》系列叢書。叢書第一分冊,收錄了“公祭日”法案及專家解讀和國內外新聞報道等,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國家公祭的書籍。
  據悉,該書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叢書的開篇之作,隨著2014年12月13日首個國家公祭日的到來,還將陸續對國家公祭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形成系列叢書陸續出版。
  主題夏令營
  牢記抗戰歷史
  昨天,在“七七事變”發生77周年紀念日前夕,由南京市教育局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主題夏令營在紀念館悼念廣場舉行。這也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的一項內容。
  開營式上,營員代表朗誦了詩歌《孩子,請記住》:“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人們。悼念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將牢記歷史和肩負的重任,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的精神,勿忘國恥,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此時,上午10時,天氣轉晴,在經歷悠長梅雨季陰雨暴雨洗禮的南京城,太陽突然衝破厚厚的雲層,綻放出久違的陽光與光亮。本報記者 沈崢嶸  (原標題:歷史車輪向前 記憶永不磨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ygyoamrcjgt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